如今,在西府寶雞,提起網紅“攪團姐”可謂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因為在網絡直播做攪團,引來大量粉絲圍觀。每天慕名來到寶雞“攪團姐”這里吃飯的人很多,生意十分興隆。
如今,在西府寶雞,提起網紅“攪團姐”可謂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因為在網絡直播做攪團,引來大量粉絲圍觀。每天慕名來到寶雞“攪團姐”這里吃飯的人很多,生意十分興隆。
五月中旬的一天,我和幾個朋友相約,乖車按照導航指引,一路拐彎爬坡,來到了高新區西塬村“攪團姐”農家樂店里,果然是很熱鬧,院子停車場里車都滿了,順路停在了旁邊村民門口,沒想到吃飯還需要排隊叫號,人太多了,就在門口轉了一圈,有好多賣櫻桃的,還可以穿農家衣服照相,看來“攪團姐”確實做的不錯。
只見外面搭建的舞臺上,有一個約四十五六歲的中年婦女,看上去個子不高,頭上包個頭巾,穿個大襟衣服,扎著圍巾,站在幾個游客中間擺著造形,又說又笑,正在和打卡網友們攝影照像,有人給我們指認,這就寶雞網紅“攪團姐。”
“攪團姐”是寶雞市現高新區八魚鎮西塬村的村民符寶梅。幾年前,在城里打工的她看到攪團——這一農家特色小吃很受歡迎,腦子活道的她立即回到老家辦起了農家樂,做起了攪團生意。她聰明能干,為人實在,飯菜干凈、質量好,農家樂開業不到半年,每天就能接待五六十個來客。后來她通過網上帶貨直播,成為網紅,聲名大震,生意日益火爆。為了把攪團生意做大,她又支起了2個大鍋和1個小鍋,還把在市區打工的丈夫叫回來幫忙,又雇了幾個人做幫工,現每天接待少說也有七八百人。時間長了,名氣也大了,當地人都稱其為“攪團姐”?! ?br />
來到飯堂大廳一瞧,好家伙,屋子里人山人海,都是等待吃飯的客人。中午時分,正是高峰期,有上百人,里面大廳坐不下,人們就在外面排隊等候。據說攪團姐在節假日和周未每天要接待粉絲千人”吃攪團,套餐每位是26元,小孩子半價,配8個小菜,有蜂蜜粽子、炒韭菜、涼拌青菜豆芽、寶雞面皮、灰灰菜、炒綠辣子、土豆燉雞塊、涼拌豇豆。主食有攪團、臊子面、面皮、熱饅頭片。小菜和主食均不限量,吃沒了可以隨意添加。
進入五月,天氣轉熱,正是“攪團姐”生意最紅火的時候。寶雞周邊的人們不時地攜家帶口前來品嘗攪團盛宴,甘肅蘭州、天水、平涼地區的游客和陜西西安、咸陽、渭南等地的食客也遠道而來,享受這舌尖上的攪團美食。有時還有國外的游客乘旅游大巴車前來觀賞享用這一地方特色小吃。有機會來“攪團姐”這里吃上一頓攪團盛宴,似乎成了在西府寶雞的一種時尚和享受。
說起攪團,就是一種“用玉米面粉攪成類似漿糊”的農家飯食,在上世紀60-70年代可以說是陜西農家的家常便飯。那時,農民的口糧少、粗糧多,每頓飯都不離攪團,因為攪團含水量大,可以充饑。傳說過去在陜西農村,誰家娶了媳婦,要說能干不能干,關鍵要看會不會打攪團。西府寶雞有句俗話,叫“攪團要好,72攪,攪團要然,溝子擰圓。”充分說明了這道美食的制作要領,既要多攪,又得費勁。當然,一碗攪團是否真的好吃,除了攪團本身之外,料汁和配菜也非常關鍵,用“攪團姐”的話說,“攪團要香,辣子放汪,攪團要美,合適加水。”她把做攪團的傳統美食發揮到了極致。
實際上, 攪團用料和工序比較簡單,即待大老鍋里的水燒開,把玉米面在水里一攪,待稀稠合適,軟硬歉和,將其在大老碗里一舀,再倒上油潑辣子和放了蒜末的醋水,用筷子一挑,放進嘴里,哧溜一下就穿過喉嚨,竄進胃里,好一個“爽”字了得。
中午十二點多,食客們吃了一撥,走了一撥,終于等到服務人員端著“攪團姐”家的攪團盛宴閃亮登場。這攪團的吃法可有講究,有蘸水攪團,即把打好的攪團,放在油鹽醬醋調好的汁子里,劃拉下來蘸著汁子吃;有水圍城,再做些酸湯,把攪團放進去,叫吃湯攪團;還可晾著吃,即把打好的攪團放到案板晾冷,切成麻將塊,再加汁水、下鍋菜涼拌;還有一種,將打好的攪團,過一個指頭粗細的籮篩,謂之“漏魚兒”,涼拌、調漿水湯,再好吃不過。“攪團姐”家端上來的攪團是蘸水攪團??粗煌胪霟釟怛v騰的然窩攪團和拌炒的韭菜,調和的蒜泥油潑辣子酸醋湯,拿起筷子,從外到里,一口一口地吃著,爽滑可口,用陜西話說就是“吃起來聊扎咧!”
說實在的, “攪團姐”的攪團確實好吃。玉米面和麥面兩和,光滑筋道,配料精細,尤其是火紅油潑辣椒調和汁子,加上滑嫩的攪團,新鮮的炒韭菜,輔以時令的綠葉菜,令人味口大開。就連我這平常不愛吃攪團的人,端著熱呼呼的酸香油辣的攪團,吃著很舒服,美美地“咥”了兩大碗,真是個“香。”
其實,“攪團姐”符寶梅是一個地道的鄉村婦女。她大字不識幾個,因為幾段視頻在網絡走紅。視頻中的她穿著花棉襖,頂著綠頭巾,塑造了一個打得一手好攪團、憨憨的農村婦女形象,沒想到憑借自己詼諧逗趣的形象被網友轉載傳播、無意之中成為網紅,讓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農家飯食——攪團,突然走紅西府寶雞,而且一時之間紅得“街談巷議”,紅得“家喻戶曉”,紅得“一塌糊涂”。
現在很多人慕名而來,一來是想一睹她真人芳容;二是去她家辦的農家樂吃攪團。“攪團姐”符寶梅為人厚道,能說能干,每天四五點就起床,辛勞一天,直到晚上十二點以后才休息,掙得也是辛苦錢,講究的是“誠實、誠信”。好多人之所以三番五次地攜家帶口來她這兒吃,只是她飯做的實在,味道調的可口,家常菜份大量足,服務態度熱情,環境相對干凈,還會說幾句順口溜,逗人取樂。攪團姐”符寶梅就是這樣,硬是憑借新鮮、干凈的食材和過硬的飯菜質量,以及與眾不同的經營風格,持久地吸引顧客,打造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,贏得人們信賴。
吃完午飯,已是下午兩點多了。走出門外,看見不少游客粉絲爭先恐后地和“攪團姐”拍照留念。說實話,我來“攪團姐”這里吃飯已經第三次了,每次吃著農家人的蘸水攪團,看到游客穿的紅衣綠褲、小花鞋,做著各種造型和動作,都是滿滿的思鄉之情和對小時候美食的念想。
西府攪團滑嫩爽口,軟硬適中,暖胃耐飽,老少皆宜?,F在“攪團姐”符寶梅的帶動下,西塬村里四五戶人家也辦起了攪團農家樂。在經營農家樂生意的同時,他們通過網絡宣傳、網上直播等形式向網友推廣特色美食攪團,讓更多的人來寶雞吃中國美食,賞寶雞美景。
來寶雞的游客可別忘了來“攪團姐”這里品嘗攪團盛宴,真切感受一下寶雞農家飯的味道,享受舌尖上的美食。
原文標題:張天科:去“攪團姐”那兒吃攪團
原文來源:立法網微信公眾號
(立法網 張天科/文)